5 Apr 2018

步履不停读后感

  这部小说很短,只有300多页。故事围绕着我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展开,其中夹杂了一些回忆。矛盾冲突非常的多,但是后来当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亲情压倒了一切,只剩下了悔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冲突


  1.   我算是一个比较“失败”的人,晚婚–40岁才结婚,父母似乎一直在放低对于未来儿媳妇的要求,最后找了一个带小孩的寡妇。父母虽然颇有微词,但没有明说,不过在吃饭的时候还是不小心说漏了嘴,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姐姐倒不是很照顾我的面子,直言不讳的说我可能还配不上别人。所以我也一直因为这件事很懊恼,这是也我硬着头皮回家看望父母但是不想过夜的原因。   继子和我有比较深的隔阂,不太搭理我,每次都用“一般”来敷衍;我又失业了,得仰仗妻子养活这个家。我不肯回家去赡养父母这件事情让妻子觉得我似乎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但妻子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不想回去。
      哥哥也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他是长子,打算继承父亲的衣钵。在父母眼中,大哥聪明、惹人喜爱和机智过人。甚至有的时候把我做的事情都强行的安在了大哥头上,这点让我很反感。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影子下面,周围人总喜欢拿哥哥和我对比。即便大哥去世了,他的房间却没人动;而我这个还在世的次子,房间里面却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似乎父母也没有想过我会回去陪他们。
  2. 母亲
      在母亲眼中,父亲有很多的缺点:脾气古怪,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自尊心非常的强;不爱做家务,家里大小事情需要母亲来料理。作为妻子,需要忍受父亲的这些缺点。
      长子是全家人的骄傲,可是天不假年,因为救一个落水儿童而不幸去世。母亲觉得这个被儿子救起的小男孩怎么都看都不值得一提,每年儿子祭日她都要求小男孩过来,如果这点念想都没了,那儿子就真的白白死了。次子没能按照自己的期待成长,找了一份不是那么体面的工作——画家,并且娶了一个带着小孩的寡妇。
  3. 父亲
      年轻时候的父亲也想闯出一番事业,但终究只是开了一个小诊所。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但大儿子意外去世了,小儿子又没有成为医生来完成自己未竟事业的潜力,他的希望终究是破灭了,到后来甚至开始寄希望于第三代人身上。邻居冈先生的母亲快要去世了,打电话来希望父亲去帮忙看一下,父亲非常的矛盾:父亲其实非常的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有一种自豪感一直萦绕着父亲。但接起电话的时候他却犹豫了,是因为自己年岁已经很大了还是觉得自己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就像母亲说的:不过是一个乡下医生。救护车来的时候,父亲想上去帮帮忙,结果被当作微观的群众,失落、心酸。

温馨

  1.   父亲可能只是受到某种传统伦理的约束,他需要一个一家之长的形象。我一直记得父亲带着我和各个去看棒球比赛的事情,两个男人即便是再怎么无话可说,偶尔也会聊一聊棒球。父亲每次都喜欢问我:“能养家糊口吗?”,我总是很反感,因为我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成为一名医生,结果尽然沦落到无法养活自己的地步。我当然也不想承认自己选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所以每次都会接竭力的去掩饰自己。但父亲可能只是纯粹的关心自己的孩子,担心他受苦了。
  2.   母亲总是让我去看牙医,到了病逝前躺在医院里面也不忘了提醒我。我一直以为母亲是随便说说,后来我真的蛀牙了,可能是母亲一直记着我的牙齿不好,她其实一直都在关心着我。而当我意识到的时候,母亲却已经去世了;其实母亲还是非常的以我为荣的,每次家里有了客人都会把我小时候的照片给客人看。当她得知我在修复油画的时候,显得很兴奋。觉得画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并且帮着我向父亲示威,让我觉得我自己当初的选择其实也不错。
  3.   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很冷淡,为了让我能够回来陪着母亲,她甚至说如果你觉得不方便可以等到你父亲去世再考虑。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立马扔掉了父亲的内衣,一个平时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的人,会毫不犹豫的扔掉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人的贴身衣物,这确实让人感到震惊。但就像母亲后来说的,父亲死后变成了一只蝴蝶来找她。虽然生前经常吵架,但毕竟是老夫老妻。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可能不会立马显现,但是总会在以后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如海啸一般的迸发出来,彻底的将一个人击倒。
  4.   吃饭的时候,母亲放了一首歌。一首母亲没事会哼唱的歌,一首让母亲想起自己曾经年轻过的歌。歌里面可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两个人结婚了,但内心中总有一块地方是别人无法触及的,除了嫉妒,别无他法。

最后

  小说的人物性格非常的丰富,故事中包含了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的矛盾。让我这个读者觉得作者就是在写自己:偏心的父母、爱占小便宜的亲戚。但其实生活中也夹杂着各种的温馨的画面,只是因为喜欢带着有色眼镜而直接把它们过滤掉了,却无限的放大了生活中的冲突。等到有一天,为人父母了而双亲以及不在了才悔恨不已。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