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Apr 2018

《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书评

  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组织。如何执行行政命令、如何发动军队、如何进行税收,这些光有一个领袖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对于纳粹是如何组织,如何夺取魏玛共和国的最高权力继而走向独裁将整个世界拖向深渊比较感兴趣。利诱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用来吸引追随者的方式,纳粹德国也不会放过。
  西欧封建制度中,领主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追随者以此来获得封臣的效忠。当领主有需要的时候,臣子需要响应领主的号召,当然领主也有保护臣子的义务。纳粹在夺取了政权之后,将国家的权益就此分封给了纳粹党员以及下属的一些组织机构。侵蚀国有资产、权力寻租、利用国家机器抢取豪夺,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攫取了巨大的利益,然后用这些钱去收买、笼络人心。作为利益共同体的纳粹党人需要竭力的去维护当前的统治,因为这是对他们来说非常的有利的。当然注意到,在纳粹德国时期,普通老百姓也被卷进这种利益均沾的体系中。在将犹太人列为反派的过程中,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忘了分一杯羹。偷偷没收一点犹太人的财产、占领他们的府邸或者欠他们的钱不用还。在纳粹实行统治期间,大发国难财的不在少数。充当纳粹的代理、走狗或者囤积物资再高价卖出等等。整个书提到的比较多的就是没收的资本家、贵族的财产,但是我比较关心的是普通人在此过程中是不是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比如说更高的税收、更高的失业率以及高通胀。
  有一种论调说:出身低微的人在掌权之后更容易出现一些变本加厉的举动。他们从小经历了匮乏、轻视,在他们突然有一天走上权力的巅峰之后,更容易贪恋权位,更希望甩掉以前的帽子。持这种观点的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他们继位之后都残酷的清洗了功臣。当然这个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历代皇亲国戚荒诞残暴的故事不胜枚举。是权力而不是出身决定了你要做什么。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这个生在奥地利的私生子希特勒,十几岁的时候来到了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想要成为一名画家并报考了维也纳美术学院,但可惜没能如愿。后来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并最终登上了最高的权力舞台。他用他搜刮来的钱赞助艺术。希特勒非常喜欢反犹音乐家瓦格纳,并且购买了大量的艺术品。据说打算筹备的“元首博物馆”一旦落成,能够展出的艺术品数量将是巴黎卢浮宫的四倍。希特勒也特别喜欢富丽堂皇的别墅,通过各种手段强制没收了一些宫殿和别墅据为己有。并且装修都是极尽的奢华,虽然德国已经赶走了皇帝,但实际希特勒也成了新时期的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个纳粹党都沉浸在这种贪婪、腐败、骄奢淫逸中。所以后来的人又可以拿出开头的那个论调来说事了。
  集中营是一个比较灰色的地带,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据说希特勒最开始反犹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普通人看到之后觉得太过残忍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毕竟看到自己的邻居和朋友被抄家、毒打难免会有恻隐之心。后来纳粹改变了策略,只是把犹太人抓走,然后送到与世隔离的集中营。这样普通人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集中营相当是一个小的社群,也需要有管理组织。那么这仅有的一些高位也是人们争夺的对象,当然也就存在这权力的寻租了。在《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这本书中,我惊奇的发现很多纳粹集中营的管理者是犹太人,并且他们非常残忍的压迫自己的同胞,因为不这么做他们就会失去这个集中营中相对好受一点的位置。囚犯劳动所得、基本生活物质的采购、囚犯亲属邮寄的财物等等都会被搜刮,甚至犯人的金牙都不放过,总之在一个权力更加不受限制的区域,腐败更是无孔不入。
  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行为似乎含义更丰富。犹太人比较富有,有很多是放高利贷的,做生意的时候又精于算计,所以比较容易招人记恨。纳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犹太人描述成了吸血鬼、小偷只会压榨德国人。国家层面的鼓励彻底的打消了人们的顾虑,纳粹党肆意的抢劫犹太人,发泄对犹太人的不满,并且不会有一丝的顾虑和心里上的负担。而抢劫来的财产有部分自然而然的流入了自己的腰包,这种以国家名义之共来肥己之私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多见的。在各种各样的群众运动中都可以看到有一些人,充分的利用了游戏的规则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在《古拉格:一步历史》中,作者最后就谈到:为什么今天的俄罗斯人不愿意谈起过去这个民族对他们同胞所犯下的错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在俄罗斯党政的人中有一些其实就是借着那个时机爬上来的。他们有的是举报了自己的上司、同事,有的是对上级极尽谄媚。同时在”雅利安化“的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中介,行贿纳粹的官员以便自己能够参与到没收犹太人财产这件美差上来。这其中的行贿和受贿就自不必说了,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甚至还有犯罪分子向犹太人索要保护费,总之整个社会都参与到这场盛宴中,满意而归。
  我有的时候总是觉得,在一些权力不向普通人开放的国家,当普通人嗅到一丝权力的味道的时候总是向它扑过去并拜倒在它的脚下。权力的傲慢似乎放大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只能用更大的罪行去掩盖自己之前犯下的罪行。这样的行政机器一旦开动起来会裹携所有的人,不是轻易能够停下来的。
  腐败严重的国家多是绝对权力的国家,权力不受普通人的约束。决定一个人是否腐败、是否有罪不取决于法律和证据,而取决于领袖的意志或者腐败已经非常的普遍,很难有人独善其身,腐败与否取决于是否被调查,那么反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了,它可以用来清洗异己,威慑追随者同时还能为领袖赢得清正廉洁的美名。同时更为有趣的是反腐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权力寻租、中饱私囊、勒索等现象,反腐滋生腐败。纳粹党内虽然有监督权力的机构的,但是监督机构本身也是整个权力机构的一部分,它很难不沾染腐败的恶习;腐败作为一种收买忠诚的手段,如果真的反腐势必会动摇统治的基础;监管机构的权力有限,往往受到更高层官员的制肘。所以反腐机构很能有所发挥,那反腐很多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口号了。   高级官员离群众比较远,所以贪污腐败并不能给普通人非常直观的冲击。但是基层的官员每天都会和老百姓打交道。如果做的太过了,往往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引发舆论事件。高层往往需要站出来为这些队友站台来平息舆情。这个时候处理往往需要比较高的政治智慧,既能平息民愤,敲打一下手段拙劣的底层官员,同时又不能处罚的太过了,否则底层公务员离心离得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毕竟你的统治意志需要他们帮你来传达。这让我想起了最近比较火的鸿茅药酒事件。底层公务员的手段实在是太拙劣了,需要敲打一下让他们以后收敛一点。但是他们只是手段拙劣,做的并没有错,在有网络舆情出现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很奇怪的一点在于:对于腐败现象,普通老百姓愿意相信他们的领袖是真正的想要去解决的,坏就坏在执行的过程中,居于中间的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百般阻挠,最后导致很多影响非常恶劣的事件最后都以不了了之收场。普通老百姓特别能够理解领袖的难处,对于那些犯事的官员就咬牙切齿。他们可能很少质疑是政权本身的合理性,透过腐败现象看到本质就更加困难了。
  这本书读起来让人觉得很奇怪,就好象描写的就是你所生活的时代。所以有一些特征它和时代、人种、文化背景关系不是那么的大,透过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现在,解放现在。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一句话:学习历史并不能让你预测未来,但是可以让你解放现在,让你明白你今天为什么会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Tags: